2007年12月6日 星期四

巴賽隆納 5大博物館頂尖對決

本文轉貼自自由時報
作者:李俊明

巴塞隆納已成為歐洲最具文化爆發力的創意城市,除了隨處可見的藝術場景,2006年剛贏得的歐州最佳博物館榮銜,也為這座活力城市增添更多魅力。

歐洲最佳博物館 獎落西班牙

巴 塞隆納近郊的提比達布(Tibidabo)是這座海濱之城地勢較高區域,以往最有名的就是山丘上的兒童樂園及山頂上由英國著名建築師諾曼.佛斯特 (Norman Forster)所設計的電波訊號轉播塔。不過同區的宇宙科學館(CosmoCaixa Barcelona)今年卻因榮獲2006歐洲最佳博物館(European Museum of the Year Award)頭銜而聲名大噪,躍昇為巴塞隆納深度旅遊的人氣景點。

西班牙的幾家大銀行非常熱中贊助文化藝術活動,其中最成就斐然的就是從加泰隆尼亞崛起的開廈(Caixa)銀行,以大型基金會於巴塞隆納不惜血本設立2座水準一流的展覽館,分別是宇宙科學博物館及開廈銀行廣場當代藝術館(Caixa Forum Barcelona)。

_古蹟變身遊樂園 宇宙科學博物館

從 市區搭短程火車,出車站後爬坡約20分鐘,即可從街上看到這座十足加泰隆尼亞現代主義作品的典雅老建築,這是由19世紀療養院改建而來。不過可別被其外觀 給騙了,裡頭可不LKK, 2004年9月全新開幕後,好幾個新潮展館輪番上陣,以最新展覽概念重新規劃又炫又酷的展場,將科學博物館變成一座好玩的遊樂園。

館內展 示生動明暸,也極富巧思。許多內容都是互動式展覽,用手按個鈕,就會出現許多科學原理的動態展出,就算不懂西文也能心領神會。創新的展示方式,因為不惜血 本而令人瞠目結舌。如該館解說地質學區域,竟然用上90公噸石材,把大片真實礦石的天然樣貌,一片一片架在牆面,精準地呈現地質生成緣起。

龐巨的玻璃溫室,更是模擬雨林生態,把亞馬遜流域搬到西班牙重現。高大的樹林當中棲息著五彩斑斕的鳥禽,池塘裡則棲息著鱷魚、水鳥等動物;行走其間,溫室裡頭還會不時下起陣雨,溫度、溼度都控制得十分擬真。

>>相關網站
::巴塞隆納宇宙科學館 | CosmoCaixa Barcelona ::
::Google Maps - CosmoCaixa Barcelona::

>>相關相片


↗ 巴塞隆納宇宙科學館 | CosmoCaixa Barcelona


↗ 巴塞隆納宇宙科學館 | CosmoCaixa Barcelona


↗ 巴塞隆納宇宙科學館(CosmoCaixa Barcelona)動線清楚,參觀者首先要先順著螺旋狀的斜坡下降到最底層,再漸次往上賞玩每個樓層的科學展示主題



_新舊融合魅力 巴塞隆納當代文化中心

巴塞隆納有幾個老建築再利用的絕妙例子,首先來看緊鄰當代藝術館的巴塞隆納當代文化中心(Centre de Cutura Contemporania de Barcelona)。

西班牙建築家艾利歐.皮諾(Helio Pinon)與艾伯特.維亞佩蘭納(Albert Viaplana)將原本為歷史建築的慈善之家(Casa de la Caritat)改建成這座文化中心,成為以城市、當代社會現象以及新媒材藝術為主題的大型展館。

走進陰涼的中庭小院子裡,會發現原來這座新潮展館巧妙地與周遭老建築合為一氣,一點也不顯突兀,因為四面只有玻璃帷幕的那一幢,才是真正的新建築。

透過屋頂斜面帷幕反射,中庭院子時時走動的人影、老建築牆面上細膩的加泰隆尼亞裝飾花紋,及巴塞隆納老城與變動不拘的雲影天光,都被收入建築的倒影當中,展現了新與舊融合的魅力。

>>相關網站
::巴塞隆納當代文化中心 | Centre de Cutura Contemporania de Barcelona::
::Google Maps - Centre de Cutura Contemporania de Barcelona::
::ALBERT VIAPLANA/DAVID VIAPLANA ARQTS::

>>相關相片


↗ 巴塞隆納當代文化中心 | Centre de Cutura Contemporania de Barcelona


↗ 巴塞隆納當代文化中心內



_傳統與潮流混搭 開廈銀行廣場當代藝術館

另 一個巴塞隆納老建築大變身範例,是位在居易克丘(Montjuic)高地區的開廈銀行廣場當代藝術館(Caixa Forum),由前述的開廈銀行基金會負責營運。這座丘陵有很多景點可以參觀,包括西班牙廣場、加泰隆尼亞藝術館、米羅基金會美術館、奧運會場等。這座當 代藝術館剛好位在山腳下,很適合在登上居易克丘前,當做一日遊的開場序幕。

歷史可溯自1911年的這座磚造古典碉堡建築,原本為工業廠 房,外觀特色就是有著許多鋸齒狀的繁複線條,成為加泰隆尼亞現代主義運動重要的建築遺址。後來決定改建為藝術館時,館方保留了典雅的外觀,請來日本著名建 築家磯崎新重塑入館動線,他將地下層挖空處理,重新設計一座參觀時由地下層往上層移動的藝術廣場;另外街頭入口處更設計一座巨大的玻璃帷幕天篷,演繹出巴 塞隆納融合傳統與新潮的城市特質。

>>相關網站
::開廈銀行廣場當代藝術館 | CaixaForum Barcelona::
::Google Maps - CaixaForum Barcelona::

>>相關相片


↗ CaixaForum Barcelona 入口由磯崎新設計之玻璃遮篷


↗ CaixaForum Barcelona 入口往下走的小廣場擺置雕塑品


↗ 由工廠改建的開廈銀行廣場當代藝術館,參觀動線從入口大型雲狀玻璃天幕進入地下,再漸次向上移動,整個氣氛既古典又新潮


↗ CaixaForum Barcelona 新與舊



_山丘色彩狂想曲 米羅基金會美術館

沿著加泰隆尼亞美術館一路登上居易克丘之後,赫然與另一個視覺驚艷邂逅,那就是巴塞隆納建築家喬瑟.路易斯.瑟特(Josep Lluis Sert)所設計的米羅基金會美術館(Fondacio Joan Miro)。

整幢呈現「白帥帥」外觀的米羅美術館,雄踞山丘上視野開闊的據點,本身就是一座令人驚嘆的建築傑作。一進館中,許多西班牙當代藝術大師米羅五彩繽紛的重要作品,與整個白色氛圍形成強烈對比。

自 從米羅在1971年創立了這個基金會後,1980年代館方加以擴充,收藏1914至1978年間創作的上千幅畫作以及100多件雕塑品。在館中也可以找到 馬諦斯、杜象、亨利.摩爾、費爾南.萊捷(Fernand Leger)、亞歷山大.卡德(Alexander Calder)等當代大家作品。如果在春夏季造訪,美術館旁的小公園也大有看頭,在夏季常常舉辦精彩的藝術表演活動。

>>相關網站
::米羅基金會美術館 | Fundacio Joan Miro::
::Google Maps - Fundacio Joan Miro::

>>相關相片


↗ 米羅基金會美術館不但地處山坡頂點,俯瞰巴塞隆納市區視野絕佳,白色現代主義建築配上色彩鮮豔的米羅等藝術家作品,更是令人驚艷


↗ 米羅基金會美術館



_純白藝術寶庫 巴塞隆納當代藝術館

距離市區巴塞隆納大學不遠處的小巷子裏,藏著一座純白的當代藝術寶庫,那是美國建築師理查.邁爾(Richard Meier)設計的巴塞隆納當代藝術館(Museu d’Art Contemporani de Barcelona,簡稱MACBA)。

這 位白派著名建築家將他拿手的簡鍊線條與空間規劃引進巴塞隆納老城區,讓整個街區煥然一新,成為年輕人約會、玩滑板的熱門地點。走進純白、挑高、以Z字型引 導參觀動線的斜梯,陽光從大片玻璃斜斜射入,點亮整個空間,那種敞亮、纖塵不染的感覺,將展場中呈現的當代藝術作品襯托得更為出色,是絕對值得一試的藝術 體驗。

>>相關網站
::巴塞隆納當代藝術館 | MACBA::
::Google Maps - MACBA::
::理查.邁爾建築師事務所 | Richard Meier & Partners, Architects LLP::

>>相關相片


↗ 巴塞隆納當代藝術館,純白的內外觀讓人心情霎時歸零,在簡潔當中體會現代藝術的豐富多樣風貌


↗ 巴塞隆納當代藝術館內

鄉親哪!愛妹島和世,就要看妹島在台北演講影片啦!

自從有容基金會於年初宣布了要邀請妹島和世來台灣演講的消息後,在準建討論區引出了相當大的迴響,此次萬分感謝有容基金會接受準建築人手札網站會員比照學校機關以團體型態報名,讓準建會員同時一百名進入會場聽講。

為了迎接妹島和世的到來,準建處心積慮要怎樣表現出「我愛妹島和世」的精神,最後決定是要製作胸章,在現場送給有容基金會人員、準建會員及建築圈的朋友們,然而,最積極的一件事情就是將胸章送給妹島和世!

委託準建一位具有美工設計背景的會員:echo蔓,以圓形為底圖做設計,希望能將圖案印在直徑 5.5 公分的胸章上頭,圓形很直接地讓人聯想到妹島和世所設計之金澤二十一世紀美術館,所以金澤二十一世紀美術館平面圖很自然而然地縮入胸章的圓形裡頭,並且寫上妹島和世及準建築人手札網站等字樣,最重要的就是「我愛妹島和世」啦!

演講結束後 eaGer 衝到後台去找妹島和世,將胸章送給妹島和世,妹島看了看胸章,詢問 eaGer 「準」的意思是什麼,擔任翻譯的蘇睿弼老師在一旁幫忙解釋,讓妹島能夠瞭解並且高興地收下。

這一批胸章總共做了60個,在現場還送給建築圈的朋友們,包括東海金大尾大大、原相龔大大、北科大 On-air 大大、銘傳徐大大、實踐阮大大等人,林董事長也收到兩枚(盼林董事長不會覺得冒昧),妹島和世擁有五枚胸章,60枚到最後是送光光,一枚不剩。


↗ 準建之我愛妹島和世胸章


↗ 準建之我愛妹島和世胸章

以下是妹島和世在台北的演講影片:

2007.05.05 妹島和世|Kazuyo Sejima 台北演講之一 : 前言

伊東豐雄:台中歌劇院洞窟結構 發想自街頭

本文轉貼自聯合報,聯合報/記者陳宛茜/東京報導

「台中歌劇院與其說是建築,不如說是柔軟、謎樣的生物活動狀態!」贏得台中大都會歌劇院競圖的日本建築師伊東豐雄(Toyo Ito),5月11日對近百名台灣建築迷,講解他設計台中歌劇院的建築理念。

日本建築師伊東豐雄及其設計家族作品之旅」由徐元智先生紀念基金會、東海大學建築系與伊東豐雄建築事務所合辦。這是繼安藤忠雄建築之旅後,台灣第二個以日本建築師為主題的建築之旅。

伊東並在行程的第三天,在其設計的東京表參道Tod's 名店中,舉行專題演講。

伊東豐雄與安藤忠雄同歲,迥異的建築風格常被拿來比較。安藤成名早於伊東,伊東則在近年急起直追,尤其他在前年取得高雄世運會主場館與台中歌劇院的競圖之後,在台灣已擁有不少粉絲。


↗ 伊東豐雄帶領台灣參訪團至表參道 TOD'S 樓頂參觀,背後即為表參道


↗ 表參道 TOD'S 樓頂 VIP ROOM

伊東個性內斂害羞,演講卻妙語如珠。他說,台中歌劇院競圖以「打破冰塊」的方式宣布獲勝者,「是我有生以來看過最有趣的競圖揭曉!」引起台下大笑。

伊 東說,台中歌劇院的原型是他參加「比利時根特市文化廣場」的競圖案。他設計此案時到葡萄牙旅行,意外聽到在街頭舉行的音樂會,深受感動。他把街頭音樂會的 構想融入根特案,試圖打破過去音樂廳的框架,用一種向都市開放、四通八達的洞窟狀空間結構,讓聽眾進入時得以感受到街頭音樂的祭典氣氛。

伊東雖在根特案落敗,此種「無接縫洞窟型空間結構」卻不斷發展,最後蛻變成台中歌劇院。

伊東表示,支配廿世紀的現代建築論述不外乎兩種:一是柯比意式的純粹幾何學形體;一是均質的格子狀建築。邁入廿一世紀,伊東希望有新的突破,「我們能把自然界的規則運用到建築上嗎?」

台中歌劇院的洞窟狀結構,既是仿自自然的不規則線條,在電腦演算的過程當中,線條、形狀之間還是彼此影響,就像是有機生長的生物。

伊東說,讓他一砲而紅的仙台媒體中心,宛如水族箱的造形,設計之初便引來「這那裡是建築,不過是兒童樂園」的質疑聲浪,反對意見甚至登上報紙頭版。相比之下,台中市長胡志強對他十分支持,讓他對台中歌劇院充滿信心,基本設計應會在兩個月後完成。

>>相關網頁
::伊東豐雄(Toyo Ito) / Tod's Building ::

>>相關報導
::日本建築師伊東豐雄及其設計家族作品之旅::
::台中大都會歌劇院競圖 伊東豐雄(Toyo Ito)起司出線::
::Taichung Metropolitan Opera House 台中大都會歌劇院競圖::
::台中大都會歌劇院國際競圖入選暨參賽作品展在TADA(含展場相片)::
::伊東豐雄 建築 | 新真實 Tokyo Opera City Art Gallery 展出::

>>相關討論
::伊東豐雄及其設計家族作品之旅 2007.05.09~05.13(額滿)::
::伊東豐雄及其設計家族作品之旅 隨團記事::
::田園新書─伊東豐雄的建築冒險記10 則::

>>相關相片


↗ 伊東豐雄演講場地在表參道 TOD'S 六樓 PARTY ROOM,平常不對外開放


↗ 伊東豐雄演講由傍晚開始,在場者可以感受到天光的變化

2007年12月3日 星期一

CitiCrafts - Op.2/1 (彰化牙醫鄭宅)

代號「Op.2/1」,一般稱「彰化牙醫鄭宅」是曾成德教授與 CitiCrafts 創作結晶,曾獲得第一屆台灣住宅建築獎的肯定。

Op.2/1的設計條件既平凡又嚴苛,面寬四米二、樓高五層,並且西曬的「店家街屋」,內需配備電梯,外則裝設鐵窗。

CitiCrafts的設計策略起始於將此種填充建築類型還原至基本元素,再著力於空間剖面的組構,最後推演至立面皮層與室內肌理。

此 一由平行共同壁、垂直堆疊樓板與基本服務核(電梯、樓梯與浴廁)共同構成的牙醫診所與街屋住宅,在發展概念上乃是先將其視為各自佔據一個地平面的兩個個 體,並將其垂直落起,而後再創造各個水平介面間的擴散與滲透。換言之,診所以街道騎樓對應其所位於的都市地平面,住宅則以前庭(埕)漂浮於三樓陽台註記一 個新設定的人造地平基準面;樓梯與挑空則離散地在平面裡位移並穿梭於剖面。

設計中最具說明性的元素不外是封閉而漂浮的圓梯;它是由一個地 平面到另一個地平面的「入口通道」,也是由內到外再到內的「過渡玄關」。設計操作上它被視為剖面上錨定兩個垂直堆疊個體的元素。然而在建築物裡,它是創造 最為強烈、最富戲劇性感官經驗的空間場域;另一方面,它在都市門面上則成為可動式巨型鐵窗裡忽隱忽現的物件風景。

底層平面沿著平行牆直切 分為兩個部份,以右側poch’e(填實)的服務空間(洗手間、更衣室、樓梯間)對照於另一側流動開放的接待區。二樓診間延續一樓的開放平面。三樓作為住 宅的新地平面,直接開放一個戶外的「埕」,它不僅在建築上與筒狀圓梯成對形成一壓縮一開展的過渡空間;也同時向内作為住宅的外玄關,並向外作為面向孔廟與 庭園的觀景露台。相對於底層單元的空間架構,原先填實的長條poch’e在上層平面裡被挖除形成挑空,逐層貫穿至頂。而診所裡開放的空場平面則在住宅裡配 置由服務空間(浴廁、廚房、樓梯間)形成幾何原型(Platonic Solid),以界定機能私密性並形成空間層次。

設計初始被視為難題的電梯與鐵窗在最終方案以一靜一動的對話來呈現。玻璃電梯在平面上以定點貫穿各樓層,然而因其移動終可豐潤室內空間中的光影與風景;立面上動態開啟以遮陽取景的沖孔金屬屏幕則在完全關閉時為都市喧囂的風貌帶來一個緘默的休止符。


↗ 概念模型


↗ 各層平面圖


↗ 剖面圖(click for larger image)


曾成德教授談住宅

老店屋.新生命論壇1996

當我尚未投入台灣建築設計的生產之前,曾參與過有關”店屋/街屋”的歷史研究與設計生產的專題論壇。十多年後重讀這些文字仍舊覺得街屋住宅是住宅建築裡最不顯眼但卻是最需面對的建築類型。

夏 鑄九先生指出”店屋是一種很獨特的建築類型..它的建築形式,或說營造類型、空間文化形式的類型,轉化了鄉村的合院,將…空間組織壓縮在一個既定的店面, 兩側有共同的牆包被的基地。…(它)展現城鎮里新居民的新世界觀…(當)店屋被改變成透天厝,世界也就改變,也就是所謂的”現代性(modernity )…這是設計就要面對的問題。”

李乾朗先生追索著店屋/街屋的名稱,由起厝師傅口中的”手巾寮”,買賣契約中稱呼的”一坎帶過水” 等,希望街屋這類的制式平面結合”材料的規制”,與”生活形態相配合”。黃蘭翔先生考證了它在學術討論中的術語,包括”市街家屋”、 ” 長條市屋”、 ”店屋”、”街屋”、、”長形店鋪住宅”等,並建議當代的街屋設計應注重幾個歷史元素,如中庭”天井”,連接樓層間的”樓井”等。

王 俊雄先生直接指出店屋/街屋的特質並明言其設計基礎及建立於此。例如,”街屋對城市空間貢獻最大,..(它)是一種infill的類型..(它)的建築經 驗形成了我們共同的空間語法脈絡,但這個空間語法又容許個體各有不同。…(它)的建築經驗是一種生活條件的整合…它是常民生活文化的結果。…(它)做為建 築原型,是由兩片牆圍起來的空間…這是人類處理空間最原始的…普同性經驗”。最後,他提出” 街屋是東西文化接觸的起點…然而我們的空間文化是在退步中,今天重新面對街屋的意義在於…街屋必需將它的設計轉化成跟我們現在生活有關係的過程。”他 問,”在這個時代,我們此時需要什麼樣的空間狀態?”。

我在論壇中表示”街屋”一詞說明它的type,”店屋”則突顯它的 program。Type與 program間的拉扯帶來平面組織與剖面肌理的變化。並提議在歷史的記憶與構築(architectonics)的材料的前提下,街屋住宅所觸碰的乃是 建築深層議題,如地域性與現代性等,它因此是應該繼續深刻努力的建築課題。

在十多年後的今天重讀這些文字,才猛然發現自己街屋設計的 作品不斷的印證著當年研討會裡與建築同儕們互相激盪的思索。如今自己投入設計實踐,街屋成了創作的主要類型,希望當年評論別人作品的要求也可以加諸在自己 的作品上。在台灣都市地景上,我希望我們的作品不要是一般眼中的”販厝”而是”範厝”。

CitiCrafts的街屋住宅

若 說”宜蘭厝”運動是對”村落家屋”的反省,那麼在CitiCrafts,我所著手思考的對象則是”都市街屋”。台灣都市近代的街屋住宅建築在乍看之下似乎 都是Le Corousier 1920年代House at Pessac的實驗。然而仔細檢查這些不是塗滿粉黃色防水漆就是披掛著丁掛面磚石材,或在地面層留著亭仔腳或在屋頂搭著鐵皮浪版加建的混凝土方盒子,就會 發現它們其實相當有趣的,一方面無意識的借用現代建築的形式語言與構築技法,一方面不自覺的表露台灣本土的在地性格。

因此,不論是歷 史記憶中的”手巾寮”或”長形店鋪住宅”,”一坎帶過水”或”轉化的合院壓縮在一條店面”,天井與樓井;街屋住宅typological特質是我們在操作 上的基礎。此外,無論是都市裡由於超強密度的集居,基盤建設的簡陋,或是生活上源自內外換鞋的習慣,安居環境的需求;街道地景上的水塔、鐵窗,空間組織上 的拖鞋、弦關、神明廳、車庫等都成為我們在設計上的program。

另一方面,建築先輩的典例教誨與都市morphology的i n-fill類型也成為思索追尋的依歸,例如,john Soane的13 Lincoln’s Inn Field或 C.N. Ledoux的Hotel Guimard。再者,Le Corbusier所追求的建築工業構造系統Maison Dom-Ino與Maison Citrohan提供了形式語言與空間架構的原點。Colin Rome指稱Dom-Ino著重水平樓版,Citrohan強調垂直牆面系統;Kenneth Frampton曾說Dom-Ino提供平面與立面的自由釋放,Citrohan藉由強面界定空間。我們街屋空間裡有時會傳來建築先輩的回音。無論如何, 它們常被歸零還原至共同壁、平行牆、樓井與挑空、樓板與樓梯、構造與公法的原點來思考。

總之,街屋住宅是都市in-fill的背景建 築,店屋民厝是常民生活的基本場所。做為都市生態組織的一個環節與建築類型範式的一個典型,建築設計必須精準而適度。Le corbusier曾經在”四種組構Les 4 Composition”表示,此類建築處理起來 ”非常困難”,但是此類創作的成功,必然帶來”心靈上的滿足”。

業主們及他們的家

我的業主們都是渴望在這裡有個家的小布爾喬亞。但是他們都很愛家人,對家的要求都很高。他們大都去過我們的作品才來找我們;有的甚至去前一個業主家門口徘徊按門鈴,曾經也有三個好友一起來。我的業主們都很可愛。

OP。 2/1的鄭太太一開口就要求得有鐵窗與電梯,當我起初一口回絕時,她說,”來找你就是因為你能同時解決需求與美學的問題嘛。” ww house的王先生與許小姐在新竹科學園區重劃區內看到受過高等教育的科技同儕在街道上亂停車,當路霸,因此堅持在原本即已極小的基地內處理自己的停車需 求。此外,有人堅持守法,絕不”加建”或”二次”;有人要求一定要有庭院,”因為要和小孩與狗在院子裡玩”,因此咬牙抵押貸款多買了一個開間的地。有人告 訴我們,他每坪只付得起四萬,”建築加室內”;因此他自己可以試著做鐵樓梯,而他的鄉下姨丈是個泥水師傅,”可以學著看你們的施工圖幫我起厝”。

我最得意的是,一位業主的媽媽注意到”自從搬進新屋子,全家人很少生病”。他的妹妹說,”二哥的房子,是他這輩子為家人盡了全力的註解”。他自己則對鄰居朋友說,”我的房子,就像我的人”。

>>相關資訊
名稱:op.2/1
地點:ChungHua, Taiwan | 台灣彰化
機能:Dental Clinic +Street House | 牙醫診所+街屋住宅
設計:CitiCrafts 建築作坊/
C. David Tseng 曾成德
T.Y. Lu 盧澤彥
YunFun Cheng 陳雍方
建築攝影:Wei-Ming Yuan 阮偉明
模型攝影:Ming-Chung Hsu 徐銘鐘
概念模型:Yu-Yuan Chang 張郁遠
表現圖面:Chun-Chieh Yang 楊竣傑
結構顧問:天翔結構

建築面積:約72平方米(22坪)
總樓地板面積:約333平方米(100坪)
樓高/構造:五層鋼構造

>>相關報導
::曾成德老師 於真建築講座談「CitiCrafts 的街屋建築」 影片::

>>相關討論
::曾成德設計 彰化牙醫鄭宅::
::CitiCrafts - Op.2/1 (彰化牙醫鄭宅)::

>>相關網站
::CitiCrafts 建築作坊::

>>相關相片

↗ 由下往上望立面


↗ 立面


↗ 騎樓


↗ 大圓筒必有玄機


↗ 從騎樓往上望竟然可以看見天光


↗ 來到樓上方發現,樓梯藏在大圓筒內


↗ 大圓筒


↗ 還是大圓筒


↗ 往下可以看見騎樓


↗ 往下可以看見騎樓


↗ 立面格柵細部


↗ 立面格柵


↗ 立面格柵


↗ 必須考慮到水進來後的排水問題


↗ 室內,圖中央為電梯